地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作战武器,主要用以构成地雷场或地雷群,形成一片巨大的障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它便被广泛运用于战场,到了二战时期也仍然有它的背影。
然而在大战结束后,大量地雷却依旧被埋在地下,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非洲地区,每年都会有许多平民百姓因误触地雷而丧失生命。
但由于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比较落后,且排雷工作又危险成本又高,因此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聪明的非洲人便想出来一种土方法——利用老鼠排雷。
展开剩余92%老鼠真的会排雷吗?它们又是怎样排雷的呢?最后成功了吗?
地雷的发展史
地雷的构成十分简单,主要是由雷壳、火药和引信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里面的火药和外面的壳子,种类繁多且方便实用。
中国有四大发明,其中之一便有火药,而火药又是地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雷的国家。
早在13世纪,中国就已经研发并使用了爆炸性武器——震天雷,也就是地雷的雏形,它的威力十分巨大。
发展到明代初期的时候,就有了关于地雷的文献记载。
在《火龙神器阵法》中记载有“地雷炸营”“炸炮”“石炸炮”“自犯炮”的制作方法。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猛炸药和雷管也相继被发明出来,地雷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鉴于它的多种优点,地雷在近现代的战争中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俄战争中,俄军就曾使用了应用跳雷和可操纵的应用地雷,同时也使用了防步兵地雷。
一战时期,首次出现了坦克作战,紧接着德军就利用了炮弹改装成防坦克地雷。
而在二战时期,地雷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又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据统计,苏联共生产了61种制式地雷,并使用过26种引信;德国共生产了36种制式地雷,使用过28种引信,足以见得地雷的使用有多么广泛。
在此期间,防坦克地雷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盟军的坦克也因此损失惨重,其中四分之一的损毁便是被地雷炸坏的。
在1970的越南战争中,美军在作战时,被地雷炸毁的坦克和车辆就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被炸死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特别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运用地雷同日军和伪军作战的同时,还创造出了多种灵活的地雷战法。
进入80年代后,在快速发展可撒布地雷的同时,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就已经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处理机技术,研发出了具有初级智能寻的地雷等。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被埋藏在地下的地雷也越来越多。
广泛分布的地雷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埋有近1.1亿枚地雷,且分布范围极为宽泛,而在遥远的非洲就有几乎千万枚地雷,其数量之大,令人顿感万分震惊,那么这些地雷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非洲境内的19个国家中,就埋藏了约3700万枚地雷,其中埃及、安哥拉、莫桑比克和索马里这四个国家是埋地雷最多的,并且地雷的型号和来源都各不相同。
而莫桑比克则是非洲地区现存地雷最多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仅仅不到80万平方公里,但它却拥有约120万枚地雷
这些地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来源:
一种是非洲国家的内战时期,当时政府军和反叛军斗得不可开交,而地雷作为一种便宜又好用的武器,深受军方的喜爱,因此交战双方便不断在地里埋下了大量地雷。
例如,安哥拉境内的地雷就是内战时期的产物,有900万枚地雷被遗留于此,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另一种则是在二战时期,战火已经蔓延到了非洲地区,交战国家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等,不惜在多地区埋下了数以千计的地雷。
例如,埃及境内的地雷就是二战时期北非战场的遗留物。
在战争时期,谁都喜欢使用地雷,但在战后,谁又都不愿意去清理这些危险。
作为战胜国要忙着瓜分资源和巨额赔款,根本不会管理之前埋下的地雷,更何况在二战时期,非洲又不是战胜国的领土。
而作为战败国,一方面要忙着凑赔款,一方面又想尽快退出战场,并拖住敌方的脚步,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些地雷呢?
尽管之后一些国家曾派出过许多人员进行排除,但由于非洲地区常年遭受混乱,导致经济、社会和教育都非常落后,而排雷又需要高技术和高投入,因此排雷速度十分缓慢。
渐渐地,人们便越来越不愿意去清除这些地雷,但它们造成的危害又是巨大的。
根据数据显示,被地雷杀伤的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平民百姓,包括妇女儿童在内。
特别是居住在雷区的居民,即使已经对周围摸得很清楚了,但仍然无时无刻都处在危险中,稍不留神便会被炸地粉身碎骨。
除了对人体的威胁,成片的雷区还会对农业产生影响。
许多地雷被埋在了草堆和石块底下,慢慢被人遗忘,这使得原本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广袤的草原变得荒芜。
安哥拉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该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因地雷而无法耕种。
尽管地雷带来了如此多的灾害,但非洲国家也只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由于受到西方长时间的殖民和压迫,不仅导致了技术落后,经济也负担不起高昂的支出,排雷工作只能一推再推。
而且因为缺乏相应的探测仪器和先进技术,非洲国家只好依靠仅有的人力资源来扫雷,不过这种方法十分费时且进展缓慢。
根据有关人员预测,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方法排雷的话,至少需要4000年的时间。
因此,非洲国家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去清理埋藏的地雷,那么什么方法的排雷效果最好呢?他们又采取了哪种方法呢?
新工兵——排雷鼠
排雷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件麻烦事,就算不是战争时期,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去大量开展排雷工作,更没有哪一个工兵愿意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排雷。
最基本的排雷方法就是使用人力资源,手持探雷针、金属探测器来寻找埋藏的地雷,然后再用镐和铁锹排出地雷,这也是每个工兵必备的技能。
不过也有更加便捷的方式,那便是在坦克前方安装一个巨大的滚轴,这滚轴可并不一般,它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铁链。
当坦克前进时,这个大滚轴就会快速旋转起来,带动众多铁链压在地面上,尽可能地将地下的地雷引爆。
不过效率最高的还是爆破手雷,当炸弹爆炸后,便可以形成强大的气压,这种大气压作用于地面,相当于多把铁锤敲击在地面,地雷就会被引爆。
即使没有被引爆,地雷内部的装置也会被损毁,很难再发生爆炸。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无疑不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非洲人民便想到利用老鼠来排雷。
此前,非洲国家也曾想过利用排雷犬排雷,但效果并不理想,培养一只合格的排雷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适用性十分局限。
正当非洲人民为此烦恼时,在机缘巧合下,他们发现一种能够排雷的老鼠,每只鼠的体重不超过半磅,别看它们身材小巧,功能却超过排雷犬。
与狗相比,老鼠显得更有“耐心”,扔个棍子让狗叼回,持续10次狗就不再继续了,但小鼠不一样,只要有食物,它们就可以像机器一样不停工作。
基于此优点,哥伦比亚便率先开始研究并培养排雷鼠,并且它还是首个培养出排雷鼠的国家,而为了解决因战争而留下来的地雷问题,莫桑比克便引进了这些排雷鼠。
这些小鼠长着一对红眼睛,留着白胡须,看着可爱极了,但它们的工作能力可不容小觑,几乎有着百分百的炸药识别率。
除此以外,由于自身体型小巧,它们即使误触地雷也不会被炸死。
相比于其他排雷设施的高昂费用和长周期性,排雷鼠仅需要一年的训练时间,并且它们的训练费用也十分低廉,只需要给它们相应的食物和奖励即可。
每只排雷鼠在“正式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它们被放置在一处撒有炸药和其他爆炸物质的迷宫内。
每当成功发现一个目标后,便会被奖励一块小零食,同时还能被培训师轻抚几下以作“精神奖励”。
据一个培训师说道:“一开始,这些小东西们还特别怕生,对我们又咬又啃,但现在已经完全跟我们混熟了。”
一旦小鼠们接受完一年的训练后,它们便可以正式毕业去工作了。
莫桑比克是非洲现存地雷最多的国家,一直饱受地雷的摧残,整个国家的农田、村庄以及道路等地方都散布着数个雷区,对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等都造成了恶劣影响。
要彻底清除这些地雷是极其困难的,曾经有家柬埔寨的报纸提议道:将英国患病的牛带到那里,让它们四处走走逛逛,用来引爆地雷。
但这个方法只能想想,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而其他传统的排雷方法也都有不足之处,装甲扫雷车只能用于平坦的地面,金属探测器的工作效率极低,排雷犬的耐心又不够长。
因此,当研究人员开始训练排雷鼠的时候,莫桑比克人都表示愿意尝试一番,而结果也的确令人满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尽管利用老鼠排雷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但对于非洲的排雷问题还要加以重视,地雷清理完依旧还有后续的补充工作,如修复荒废的土地,帮助受害者重新开始生活等等。
同时,这对国际上的排雷工作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如果排雷鼠可以上阵,那么国际排雷队伍则又会多一只奇兵。
结语:
总的来说,利用老鼠排雷确实是个创新、高效又快捷的办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非洲的地雷问题,还能够促进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印度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能够采用此办法提升排雷速度,能够看出部分印度人仍在推进排雷的进度。
同时我们也希望全世界能够少一些战乱,如此世界人民才能多一份安定祥和的生活。
发布于:天津市